在刺激的漂流过程中,有经验的桨手每到河流的转弯处或险滩的面前,总会盯住河面注意观察,在险滩的地方,水急浪大,礁石海量,目的是要找出那些隐藏的陷井,并找出一条穿越险滩的最好通道。要弄了解险滩是如何形成的,对行船有哪些危险,第一要搞了解水流的几个基本形态。
险滩的舌部
--当河床向下倾斜,平静的水面出现白色的浪花,激流一般是在中心部分河床最深流速最快的地方。在两岸靠边喧和稍浅的地方,河水受阻而减少流速,如此便形成了中间水流较快的现象。并且,中心较快的水流力量较大,进一步冲走了石块泥沙,清除去阻力和障碍,并形成一个"V"形的舌部,"V"字的顶端一般指向最少障碍最小阻力的通道。
倒卷浪
--完全露出水面的礁石容易发现,但有的藏在水下的礁石就隐藏玄机。当水流过礁石的顶部,汇入礁石后面的憩流(止水)时。河水形成反向的流动(向上游方向流动)。这种现象称作倒卷浪,出目前半隐半现礁石的下游处。当礁石恰好处在水面之下,因为看不到水花,从上游方向非常难发觉。应该注意激流中较平静的地方,由于水下的礁石会使激流分流,而且水流过礁石表面时是平行不起浪花的。假如上岸察看,就能从下游的方向来看,这个时候倒卷浪很明显。有的礁石被激浪所覆盖,需要持续全神贯注地察看才能看得出来。如如果较大的潜藏较深的礁石,在其下游会有较大的倒卷浪,一般叫?quot;洞"。这种"洞"总是力量非常大,可以随便地把船掀翻。有的"洞"象抽水马桶一样,一旦误入其中,好象被引力吸住,如陀螺般旋转,很久陷在里面。因此,要尽心竭力地避开。
直立浪
--河水在陡峭降低的河床中流速较快,在较平缓的河床中流速就较慢。当流速快的水流遇见流速慢的水流,水流量没办法准时排走,就会浪浪相叠摞起来,形成高高的直立浪。直立浪的大小与水量和落差有关。普通的直立浪都不会导致问题。假如直立浪非常高但坡度平缓,最好的方法就是船头对准浪尖,直接骑过去。这种浪气势磅礴,在惊涛骇浪中穿行,感觉很过瘾。假如直立浪看着非常陡峭,这是非常可能翻船的。应该选择从浪的边缘部分通过。由于边缘部分总是角度较缓,高度也低些。但第一应该确认是直立浪还是水下礁石。水下礁石在激流冲过时也会激起冲天大浪。只是礁石激起浪散乱不齐,而直立浪则看上去很有规律。
转弯
--一般,最深和最快的水流在转弯处的外道。河水的趋势是把船推向转弯的外道,正是礁石和其它危险状况较多的地方。一般需要在转弯时要把船调整在四十五度角,并维持在里道的地方上。一旦有必要,借助河水的力量可以较容易地划到外道上去。但假如想从外道往里道划则非常困难,由于要克服河水的全部阻力。
洄水
--在礁石后面或两岸突出部分后面,河水的流向与主流相反,向上游方向流动,这称之为洄水。河流转弯处里道的憩流也称为洄水,尽管此处的水不流向上游方向,在主流和洄水交错的地方有条洄水线,也称为洄水栅。这条洄水栅很霸道,没经验的小白看不出来,不会借助两股水流力量的话,大概被困上数小时而划不出来,在洄水中打转转。另外,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在洄水线处有两股不同方向的水流在打架,遇见强劲的洄水线,万一不慎也会平"地"翻船。洄水对行船是很有用的,可以借助洄水停船上岸、侦察激流险滩、打造营救点、等待落后的同伴等等,但那些旋转涡流状的洄水需要注意避开。
在礁石与巨浪,涡流与"洞"组成的布满陷井的险滩上也没太明显的标志。桨手只能凭经验在激流险滩中划出一条想象中的通道,并力争沿这条通道穿过险区。另外,激流险滩从水平面看时与从岸上看是不同的。因此,有经验的桨手在通过之前已确立了备用策略,以便在没办法进入原定路线时不致惊慌失措。
专题来源:漂流溯溪
http://www.youxiake.com/drift/